青梧新论•散文天地 | 张世辉:志愿服务的风,吹进了我的青春
《青梧新论》(双月刊)是一本面向全国文学创作者、青年学者及地方文化传承者的综合性文学期刊,以“扎根青年、深耕文学、对话时代”为办刊宗旨,致力于打造兼具文学深度、青春活力与地域温度的多元文化平台。刊物名取“青梧”二字,既喻青春如梧桐初长、生机蓬勃,亦含“栽桐引凤”之意,期待汇聚四方文心,共筑文学新声。现面向全国长期征稿。
志愿服务的风,吹进了我的青春
青春,是一段美丽而短暂的时光,它如同绚丽的烟火,令人陶醉又令人留恋。我今年二十四岁,回首过去,我深信自己的志愿服务经历是我人生中最为精彩且充满意义的一页,它不仅丰富了我的人生,也让我更加深刻地理解了青春的真谛。
▎(一)冬梦,志愿微光
北京云端飘落的星形雪花落在我的额头,恰似少女初吻般的轻柔,有力地驱散了我心底最后的迟疑。2021年冬,我越过太行山脉,奔赴北京。经过层层培训,我以S类安保志愿者的身份,成了夜间首钢奥组委的忠诚守护者,像一颗坚定的“大雪球”,为首钢奥组委的安全保驾护航。
白日里,我转身投入朝阳区冬奥文化广场,化身为城市服务志愿者。这里没了夜班车检时的那份孤寂,可喧嚣却如汹涌潮水般将我淹没。尤其是在VR体验馆前,等待的游客们被焦急与烦躁啃噬着,抱怨声此起彼伏。
“里面的人怎么还不出来?这要等到什么时候!”外面的游客满脸不耐,高声叫嚷着。
每当有人结束体验,外面的人群瞬间沸腾起来,激动的呼喊声不绝于耳:“下来了,下来了,可算轮到我了!”然而,当看到那人又返回体验馆时,愤怒的质疑声瞬间爆发:“搞什么?怎么又上去了?工作人员呢?出来给个说法!”
身为现场工作人员的我,面对这混乱场面,一时手足无措,满心慌乱。就在此时,我的负责人如救星般迅速赶到。她并未因我的管理失当而苛责,反而投来鼓励的目光,轻声给予我指导。
她面向游客,真诚致歉:“各位朋友,实在抱歉,是我们工作的疏忽。为了保证每位耐心等待的游客都能公平获得体验机会,从现在起,我们规定每位游客仅限体验一次。”
规则一经实施,情况立竿见影地好转。游客等待时间大幅缩短,抱怨声渐渐消散,体验馆又恢复了和谐有序的氛围。
这次经历,如同一堂深刻的人生课,不仅让我深切领悟到规则在服务行业中的关键作用,更教会我在面对难题时,需冷静沉着,积极探寻解决之法,而非在问题中徘徊不前。
此后的日子,我辗转于出入口扫码测温、特许商店秩序维护、冰壶赛事服务等多个岗位,累计服务时长达到55小时。每一处岗位,都承载着我的付出与成长。
服务期间,城市志愿服务负责人十分认可我的工作,认为我完全能够胜任两项志愿服务任务。于是,她邀请电视台记者来采访我。当那明晃晃的镜头对准我时,我却下意识地退缩了。我满心自卑,总觉得自己比不上内环赛事志愿服务的“蓝精灵”志愿者。负责人似乎看穿了我的心思,温柔又坚定地对我说:“志愿者的光芒,从不分内外。”
她的话,让我陷入了久久的沉思。直到那天,我偶然遇到一个小小的“蓝精灵”,在与他的交流中,我终于找到了一直追寻的答案 。
▎(二)尘埃的光:“大雪球”与“蓝精灵”的相遇
在你的生命长河里,是否也有过这样一个人?他如同一束光,曾陪伴你走过一段至关重要的旅程,而后又悄然隐匿于茫茫人海。那些与他共度的时光,交织成怎样的故事,以至于多年后的某个瞬间,当回忆如潮水般涌来,内心依旧被温暖填满。
2022年3月8日的午后,阳光轻柔地洒落在首钢奥组委的场地。就在那里,我与一位身着蓝色志愿服的“小蓝精灵”不期而遇。彼时,我正想着回到学校后要撰写志愿者服务经历,便满心期许能多拍几张照片作为素材。
怀着一丝忐忑,我向她发出邀请:“您好,您可以和我拍张照片吗?”未曾想,她眼中瞬间闪过一抹兴奋的光芒,脸上满是期待,欣然应允道:“我吗?可以可以,稍等一下,我去取一下快递。”那一刻,惊喜如电流般传遍我的全身。我一直因自己外环志愿者的身份而暗自自卑,甚至担忧会被她轻视,可她这般爽快的回应,像冬日里的暖阳,瞬间驱散了我心中的阴霾。
随后,我们一同走到冰墩墩和雪容融的雕塑旁,在“Together for a shared future 一起向未来”的字样前,准备定格这一美好的瞬间。她身姿优雅,微微弯腰,侧头浅笑,表情自然而迷人。我不禁在心底感叹,世间竟有如此可爱的姑娘。
拍完照后,她轻声询问:“您是在哪做志愿呀?”我顿时有些语塞,吞吞吐吐地回答:“我,我,我就在这,只不过我是外环的安保和城市志愿者,并不是内环的赛事服务志愿者。”说着,我不自觉地低下了头,觉得自己在外环的志愿工作,与内环相比,是那般渺小,如同尘埃般微不足道。
然而,她的回答瞬间敲醒了我:“外环怎么了,外环和内环都一样重要,而且我们也都是在为国家服务。”她的声音坚定而笃定,眼神中闪烁着对志愿服务炽热的爱与敬意。就在那一瞬间,我苦苦追寻的答案如破晓的曙光,豁然开朗。
冬奥会开幕式的解说词曾言:“世界上没有两片一样的雪花,每一片雪花都映射出独特的光彩。”的确,每个人都如同一朵独一无二的雪花,散发着属于自己的光芒,踏上的志愿服务之路也各有千秋 。
正如2022北京冬奥会开幕式主题曲《雪花》中所唱:“千万雪花,竞相开放,万千你我,汇聚成一个家。”无论是“大雪球”,还是“小雪花”,我们皆以“雪”为共同的代号,尽情绽放着热情与决心。我们都是这场全球体育盛事中的“雪”。
时光悄然流转,2023年2月4日,冬奥会一周年之际,我郑重地佩戴着冬奥与冬残奥安保注册卡和城市志愿者证,来到了鸟巢。本以为会遭受陌生与疏离,可鸟巢的工作人员那温柔的话语,瞬间如暖流般包裹住我:“欢迎回巢。”那语气,恰似一位慈祥的母亲,在迎接漂泊许久终于归家的孩子,温馨又暖人心扉。尽管冬奥会和冬残奥会期间,我主要在首钢奥组委和奥林匹克森林公园工作,鸟巢并非我真正意义上的“巢”,但这份真挚的接纳,让我满心感激。
▎(三)再一次,扬帆起航
2023年,大学的时光即将画上句点,毕业的钟声在耳畔隐隐敲响。四月,我怀揣着对远方的憧憬与热忱,报名加入了大学生志愿服务西部计划。我的服务地,是新疆巴州轮台县野云沟乡阿克塔木村村委会,那是一个隐匿在轮台县最偏远角落的村落,与县城相距七十多公里,仿佛是被尘世遗忘的净土。
虽说是在村里工作,却隶属乡机关下派,于是,每日往返三四公里去乡政府吃饭,成了我生活的一部分。这里,维吾尔族人口占比高达98%,汉族仅占2%,语言成了横亘在我与村民之间的一道鸿沟,沟通交流充满挑战。宿舍下水道也时常堵塞,生活的琐碎困扰如影随形。
面对这些难题,往昔丰富的志愿服务经历,化作了我手中的利刃。吃饭的交通难题,我用一辆崭新的自行车轻松化解;语言交流的障碍,我主动向会说国语的同事求助。我凭借着积极的态度,把每一次挑战都当成成长的契机,用过往的经验去攻克重重难关。
在阿克塔木村村委会,我投身乡村建设,担任民情110岗。我的专业是护理,与这份工作看似风马牛不相及,但曾在冬奥与冬残奥担任安保和城市志愿者的经历,让我看到了其中的共通之处——服务公众、维护秩序。这些共同点,让我迅速熟悉并融入了民情110的工作,也让我明白,不能因专业不对口,就熄灭身为志愿者的满腔热情,正如在冬奥时,不能因身处外环就丧失信心一样。
时光匆匆,如白驹过隙,转瞬之间,我已在阿克塔木村村委会度过了难忘的一年。这一年里,最让我难以忘怀的,是成功帮村民要回锅炉维修费用的经历。两年前,村里一位村民承接了乡政府锅炉的维修工作,却因乡政府内部人事变动等复杂缘由,维修费用迟迟未到账。了解情况后,与两年前在朝阳区冬奥文化广场面对VR体验馆的混乱时不同,我少了慌乱,多了冷静与沉稳。我迅速与乡政府领导沟通,领导对此高度重视,建议我先开具详细的维修证明,找当时的知情人员签字确认,以此作为支付费用的依据。尽管负责此事的领导已调离,但我没有丝毫退缩,通过各种渠道联系知情人员。终于,我集齐了所有证明材料,在乡政府领导的协助下,顺利解决了村民的难题,也赢得了村民的信任。
这一年,我收获的不仅是同事与领导的认可,更是村民沉甸甸的信任,同时也深切体会到乡村建设的艰辛与不易。于是,我毅然决定再留一年。2024年7月,我成功续签,并向团委申请调岗至卫生院。毕竟我的专业是护理,只有在医疗岗位上,才能真正发挥我的专长。新环境带来的挑战,在丰富的志愿服务经验面前,也变得不再可怕,我很快便适应了新工作。
在西部计划的第二年,我渐渐领悟到它的深刻内涵。团委不仅期望我们在单位发光发热,更希望我们踊跃参与各项活动,感受这里独特的人文风情,在严峻的就业形势下,安心扎根于此。于是,调岗到卫生院的这半年,我积极投身团委组织的文学创作、青年夜校、河小青等志愿服务活动,尽情拥抱这片土地。
从冬奥的冰天雪地,到新疆的广袤大地,我的志愿服务之路从未中断。冬奥志愿像是一颗播撒在冰雪中的种子,孕育着希望;西部计划则如历经风雨后收获的硕果,满是奉献与成长的甘甜。我将继续满怀激情,在志愿服务的道路上坚定地走下去,书写属于自己的青春华章。在这漫漫征途中,见山见海,遇见更好的自己,努力成为一名更加优秀的志愿者,让青春之花绽放在祖国最需要的地方。
——全文首发于《青梧新论》2025年第1期。
作者简介
—2022北京冬奥会与冬残奥会安保志愿者和城市志愿者
—2023届大学生西部计划在岗志愿者,现服务于新疆巴州轮台县野云沟乡卫生院
主管单位:青梧文学研究会
主办单位:《青梧新论》编辑部、青梧文学社、扶摇诗社
微 信:fuyaoshikan
E---mail:
fuyaoshikan@163.com(诗歌)
qingwuxinlun@163.com(评论)
出版日期:双月25日
刊 号:ISSN 3079-983X